广州茶博会

2024广州茶博大咖说|“核心还是两个自信:对我们中国原叶茶上的自信,对我们中国茶文化的自信”

发表时间:2025-01-03 13:11

“核心还是两个自信

对我们中国原叶茶上的自信对我们中国茶文化的自信”

“我们反复强调如何用好文化的这个资源实现跨界融合。核心还是两个自信。第一,对我们中国原叶茶上的自信。第二对我们中国茶文化的自信。”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、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茶文化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广韬说道。


第五届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在2024广州茶博会上成功举办,会议紧扣“文化赋能,茗享湾区”的核心理念深入展开。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,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,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文化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茶文化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广韬,广州茶业协会轮值会长李子辉,香港茶学会会长赵善能,澳门茶艺协会会长曾佐威,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鸿洲,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陈灿杰,中山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顺南,东莞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锋,佛山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何铭荣,河源市茶叶协会会长张建中,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丘燕伦,惠州市岩茶协会会长严炳鹏,江门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黎统生,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植渠,清远清新区石潭蒲坑茶协会会长李毅等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,分享了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,并对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各抒己见。

第五届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领导金句


我觉得我们做很多东西,应该抓住一个典型去做好。你可能会说这是同质化,我想这一条路是不行的。所有的企业行业都要去参考,借鉴这一块要做好。要关注年轻人,不是他们不爱喝茶,他们都在喝茶,但是他们所喝的是跟时尚相结合的东西。

——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


我们最好的资源仍然在湾区。

——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


文化在于交流,市场在于沟通。

芳村是四世代人的芳村。从1978年第一代广宁人来到芳村之后,卖花茶开始奠定了整个芳村的基础。芳村开始把中国的茶汇集到了芳村,然后卖向全国。在十几年前,云南的普洱茶来到了芳村,销到了全国, 所以普洱,产在云南,销在芳村,藏在东莞。

——广州茶业协会轮值会长李子辉


现在每个周末有二三十万香港人去大湾区,香港的朋友很喜欢去到大湾区去买茶叶、试茶或者饮茶。

——香港茶学会会长赵善能


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,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自己的战略,以适应市场的变化。同时,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, 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,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
——澳门茶艺协会会长曾佐威



这几年,潮州的销售茶叶的销售产量都还可以。潮州人每一个老百姓都是茶艺师,他泡了几代人的茶,你说他不会泡茶吗?潮州一年都有三万多吨的产量,而且新茶饮也发展很快,现在是有六分之一的产量是供给新茶饮。

——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鸿洲


尊重自己,从一杯茶开始。

消费转型,积极推动茶叶一泡一泡卖。

——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陈灿杰



茶这个行业是无边界的,可以渗透到各种人,各种行业。

通车之后的深圳客、香港客、惠州、东莞等大批的客流源源不断的通过深中通道进入到中山、江门这些地方。

——中山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顺南


东莞的储存茶量有接近50万吨,民间50万吨,对民间资本储存出来的估算大概在3000个亿,平均每年的交易量大概在100亿左右。  我们现在提出了3.0版本东莞,东莞其实产的是老茶。它以新茶为原料,通过茶仓,通过环境时间,用科学的仓储方法,把这些新茶变成老茶。七年一个周期。2021年吴远之先生走了,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整个势头也就下来了。2021年到2028年这个周期,我们要给自己一点信心。

——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锋


文化与经济的结合,设计一些茶文旅的路线,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塑造和包装本地的茶文化潮流,同时带动相关的旅游、餐饮等产业的发展。佛山人对茶叶的喜好,既有对传统普洱、铁观音等茶叶的偏爱,也有对新兴有机茶、花茶等健康茶饮的追求。

——佛山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何铭荣


2018年的时候河源才8.5万亩茶园,现在是20万亩。客家茶文化也是很浓郁的。比如说客家擂茶,客家炒绿,我们现在流传来的客家绿茶是煮着喝的,而不是泡的,煮出来的茶喝起来会更有味道。

——河源市茶叶协会会长张建中


茶文化的魅力就是茶文化的号召力。

惠州2023年茶园面积11万亩,总产量4322吨,产值23亿。主要以客家风味的炒青绿茶为主,红茶也在全面开始加工, 惠州消费最多的是绿茶、主产区以有本地绿茶为主,非主产区以内地绿茶为主。接着是普洱茶、凤凰单丛、英德红茶,用作收藏的茶比较难归在消费内。

——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丘燕伦


好的品质,苦心经营,树立好品牌农业,在这个市场上总有一席之地。

——惠州岩茶协会会长严炳鹏



江门不仅有新会的陈皮,其实我们的茶叶产业也比较丰富的。本地有260多家的茶企, 种植分布在开平、恩平、台山、鹤山、新会。 鹤山红茶还拿了一个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产品。

我们现在利用好茶文化的优势,往茶旅融合方向去发展。

——江门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黎统生


金融茶是不能代表芳村的,90%以上的茶商是勤勤恳恳的做我们传统的茶行业。不是消费降级,叫做消费转移。  

以前我们老是说中国的七万茶商顶不上一个立顿。我查一下立顿2023年的营收是大概36亿美金,那就大概是200多亿的人民币。 霸王茶姬2024年的采购量会达到1万吨的原叶茶。但这本身也是一个机会,我们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,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个机会。就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消费转移的一个点,风不来我们就跟风走,现在的媒体网络科技也是很发达,我们要拥抱它。现在的媒体网络科技也是很发达,我们要拥抱它。

——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植渠


多交流多碰撞,才会产生一个火花。

——清远清新区石潭蒲坑茶协会会长李毅


我们反复强调如何用好文化的这个资源实现跨界融合。核心还是两个自信。第一,对我们中国原叶茶上的自信。第二对我们中国茶文化的自信。

世界是平的,越来越平,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。所以我们大湾区的融合是越来越容易的,不能够放过这个机会, 我们要先团结起来,各个地区互相交流,互相支持。文化方面,商业方面,多点交流,多点走动,从中肯定会发现有更多新的思想和商机。

——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广韬



本次湾区会长联席会议上,来自粤港湾大湾区各地的茶产业协会会长建言献策,为大湾区茶产业在复杂经济形势下探索新路径、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自2021年创立以来,一直肩负着促进粤港澳三地茶产业深度合作的崇高使命。会议不仅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,让粤港澳大湾区的茶产业界能够紧密相连、互通有无,更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,为湾区茶产业探索创新发展路径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推动。通过持续深入的对话与合作,联席会议正助力大湾区茶产业不断突破瓶颈,助力其稳步前行。